- · 《中国岩溶》投稿方式[04/29]
- · 《中国岩溶》数据库收录[04/29]
- · 《中国岩溶》期刊栏目设[04/29]
- · 中国岩溶版面费是多少[04/29]
山东省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说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长期以来,人们常常用“一山一水一圣人”来评价齐鲁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。 最近还有一个新的表达。 “泰山在这里崛起,黄河在这里入海,孔子在这里诞生”。 这三个词,或者
长期以来,人们常常用“一山一水一圣人”来评价齐鲁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。 最近还有一个新的表达。 “泰山在这里崛起,黄河在这里入海,孔子在这里诞生”。 这三个词,或者说三个形象,非常准确地概括了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和重要贡献。 山东省(省级行政区)
岩溶论文发表,山东省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说?
长期以来,人们常常以“一山一水一圣人”来评价齐鲁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。 最近还有一个新的表达。 “泰山在这里崛起,黄河在这里入海,孔子在这里诞生”。 这三个词,或者说三个形象,非常准确地概括了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和重要贡献。山东省(省级行政区)山东省,华东地区沿海省份,简称鲁,省会济南。 位于东部沿海北纬3422.9'-3824.01 ',东经11447.5'-12242.3 '之间,自北向南与河北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苏4省接壤。
山东中部山地隆起,西南、西北低洼平坦,东部缓丘起伏,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,东部属山东半岛,西部和北部属华北平原,中南部为山地丘陵,以山地丘陵为骨架,平原盆地交错形成其间地貌,类型为山地、丘陵、台地、盆地、盆地地跨淮河、黄河、海河、小清河和胶东五大水系;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。
截至2020年6月,山东省辖16个地级市,共辖58个市区、26个县级市、52个县,共136个县级行政区。 64条街,1092个镇,68个乡,共1824个乡级行政区。 [3-5]。
截至2019年底,山东常住人口10070.21万人,地区生产总值71067.5亿元,人均生产总值70653元。
山东有“一山一水一圣人”的说法。 山是泰山,圣人是孔子。 那水是黄河还是泉水? 理由是什么呢? 长期以来,人们常常用“一山一水一圣人”来评价齐鲁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。 最近还有一个新的表达。 “泰山在这里崛起,黄河在这里入海,孔子在这里诞生”。 这三个词,或者说三个形象,非常准确地概括了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和重要贡献。
“一山”是指泰山。 泰山在齐鲁文化中的地位,不仅是因为自然景观雄伟壮丽,更是因为泰山本身就是一座由中华文化积淀而成的文化山。 泰山不仅个子高,还是文化高山。 自古以来,有一些帝王,包括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始祖炎帝、黄帝、尧、舜、禹,以及后来的秦始皇、汉武帝等,在这样的古代帝王中,以泰山为他们祭祀天地的地方,进行封禅。 封是祭天,禅是祭地。 为什么这些古代帝王自古以来就把泰山作为祭天之地? 因为泰山及其周边一带,被认为是古代帝王成就事业的发源地。 的原始民族聚集在东方,围绕着它的故乡,是木本水源。 所谓东方主要是泰山周围一带,泰山如根。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,泰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之根。
说“一水”,这水指的是黄河。 黄河在山东入海,不仅是因为在山东看到了“黄河奔流入海不归”之势,也因为黄河是的母亲河,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。 山东省这条黄河是整个黄河入海的地方,是黄河的归宿和依托。 山东省黄河沿岸一带,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的最初发源地。 考古界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共识。 黄河中游地区、长江下游地区、山东地区,这三个地区晚期的新石器文化,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。 也就是说中华文明的发源地,主要有三个地方,山东是其中之一,黄河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源头。
“一圣人”是指孔子。 孔子在齐鲁诞生,对人来说是圣人。 因此,如果用“一山一水一圣人”来形容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,那就是齐鲁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根、一源、一核心。 由此可见,齐鲁文化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。
另外,从文化的角度来看,山东的名山不仅仅是泰山,还有很多文化名山,可以说一山多山。 最早的《诗经》有以《东山》为主题的文字,东山就是现在的蒙山。 在《论语》中孔子提到的也是蒙山。 这是齐鲁文化中心区沂蒙山区的文化遗存,应该说比较集中。 鲁山位于淄博、博山和沂源交界处,海拔1000多米。 鲁山以南是沂源洞被发现的地方,也是直到今天齐鲁所最早有人出现的地方。 这说明50万年前,人们在鲁山活动。 胶东的高山和昆嵛山,是历史文化名山之一,文化底蕴非常深厚。
山东省有名的河流也不仅仅是黄河。 产生于齐鲁大地的伟大人物也不仅仅是孔子。 孔子所在的春秋时代,姜太公、周公、管仲、晏婴、孟子、墨子、荀子、邹衍、司马穰苾、孙武、孙膑,这么多伟大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军事家,有这么多伟大的人物出现在山东地区,也有出现在齐鲁两国山东不仅是“一山一水一圣人”,实际上也是“多山、多水、多圣人”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岩溶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yrqk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7/62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