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织金洞:规模宏伟、造型奇特,被称为“岩溶博

来源:中国岩溶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1-26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织金洞:规模宏伟、造型奇特,被称为“岩溶博物馆”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屡见不鲜,其中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溶洞了。我国历史悠久,地大物博,有着数不清的这样的景观,同时,我国

织金洞:规模宏伟、造型奇特,被称为“岩溶博物馆”

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屡见不鲜,其中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溶洞了。我国历史悠久,地大物博,有着数不清的这样的景观,同时,我国还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溶洞聚集区,那就是喀斯特溶洞聚集区,里边包含着大约四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溶洞,相当于世界溶洞总数量的一半还要多,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特色,因此我国拥有着“溶洞王国”的美誉,在这么多的溶洞里,最有名的就是织金洞了。

织金洞位于贵州的织金,它也正是由此得名。这里像是一座位于地下的宫殿,任何满怀希望和期待之心来到这里游玩的游客都一定不会失望,这里无论是超大的规模还是超多的造型,都是所有溶洞中数一数二的,很多曾经来过这里的游客都会被其魅力所震撼到。

从古至今,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经写下诗篇来歌颂和赞扬这里的美景。不过,说一千道一万都比不上亲身实地地去到那里,因为面对那样的美景,任何的词句都显得非常苍白且无力。

织金洞的历史非常悠久,它的形成要追溯到120万年之前,由于水流一直冲刷和侵蚀着这里的岩石,尤其是岩石上的缝隙,再加上河床的干枯,日积月累之下,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碳酸盖堆积物,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溶洞。

首先在进入景区之前,会在景区的入口处看到一座博物馆,里面详细地描述了溶洞的历史以及形成过程,通过文字的描述以及影像的展示,让游客在进入景区之前,对溶洞有一些初步的了解,以便于能够在景区中更好地欣赏织金的美景,从而得到更好的体验。

根据现阶段的勘探结果,织金洞的长度达到了12.1公里,其中游客可以观赏的长度为6.6公里,如果粗略地欣赏一下这里的景观,两个小时就足够了,但是如果想要仔细欣赏的话,半天时间都不够。

整个织金洞包括11个大厅和47个厅堂,它们的特点各有不同,名字则分别一一对应其特点。洞内气候宜人,冬暖夏凉,尽管是在炎热的夏天来到这里,但是只要一进入洞中,就会立刻感受到阵阵的凉意,非常地舒服,并且越往深处走就越觉得凉快。除了舒适的气候温度,这里面的景色也会让人叹为观止。

游览织金洞里的每一处景观都会让我们惊叹。进入迎客厅,阳光从天窗中洒下,空气中的水珠将其折射出七彩的颜色;在蘑菇云厅中,能够看到形似一朵蘑菇云的钟乳石,仿佛是核弹爆炸后的景色;在影泉,又能够在水塘边看到洞中景色的倒影,似实非实,如梦如幻。

除此之外,还可以看到,琵琶厅内的卷曲石、霸王盔和银雨树,个个景观都令人震撼。

总而言之,言语无法描绘其万分之一的美丽和壮观,如果有机会去到贵州,那么一定要去织金洞才算不虚此行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岩溶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yrqk.cn/zonghexinwen/2022/0126/574.html



上一篇:距攀枝花4h车程,藏着一处美景,以岩溶、草甸、
下一篇:山东省地矿局五院持续助力二王安地区岩溶塌陷

中国岩溶投稿 | 中国岩溶编辑部| 中国岩溶版面费 | 中国岩溶论文发表 | 中国岩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国岩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